崎岖土路、大漠驼道,曾让几代内蒙古人惆怅;如今,路,已成为每个内蒙古人自豪的资本。俯瞰草原大地,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畅牵八方;立交桥昂立盘旋,串联通途。通达的开放之路,连接起内蒙古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路网贯通内外连接枢纽四通八达
“春秋七十度,塞外越千年。”从勒勒车、驼队,到飞驰的大货车、高铁,交通运输工具的变迁,是7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事业辉煌发展的真实写照。
70年前,驼队、马帮、勒勒车还行走在驼路或驿道上,全自治区仅有的86辆“万国”牌汽车破烂不堪,运输从业人员不到200人。
2016年,内蒙古公路总里程已超19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一级公路超过6000公里,12个盟市与呼和浩特之间实现高速公路连通,30条高速公路、一级出区通道与相邻省份大城市连通,不但形成了南联北开、承东启西的路网格局,还增强了城市之间、区域之间、资源地与产业园区之间的公路通行和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改革开放前,自治区20%以上的旗县以及25%的乡镇不通公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内蒙古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起步,2002年、2005年、2010年3个时间节点上,分别形成县际公路网、乡乡通沥青(水泥)路和村村通公路。今年,公路建设计划投资1010亿元,建设2万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嘎查(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
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玛吉格老额吉的蒙古包里做客,老人向总书记道出了牧民们的期盼——草原最需要的就是四通八达的道路。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迅速转化为一项项交通建设大项目:截至2016年年底,内蒙古农村牧区公路总里程已达16.78万公里,全区11565个嘎查(村)通畅率达96%,所有的苏木(乡)通客运班车,嘎查(村)通班车率也达到98.3%。
据统计,70年来,内蒙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近7000亿元。如今,在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由北京发出的7条“高速放射线”中的京藏、京新两条高速公路经过内蒙古。京藏、京新、荣乌高速公路横贯内蒙古中西部,大广、二广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绥满高速公路直通满洲里口岸。曾经金戈铁马的草原上,国省干线公路纵横交错,农村公路如毛细血管般分布在118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好路在前,幸福可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新的发展规划中提出,要聚力推进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等“七网”同建,“七业”同兴。“公路网”是“七网”建设重中之重,内蒙古将推进高等级公路和农村牧区公路、口岸公路、边防公路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20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形成贯通内外、连接枢纽、四通八达的区域公路网。
车轮上的经济迅猛发展 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大
内蒙古自治区物产资源丰富,是全国能源大区,也是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坐拥14个公路口岸、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以及呼和浩特等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车轮上的经济”发展迅猛。
截至目前,内蒙古共建成等级货运站82个、客运综合运输枢纽2个、公路货运枢纽3个,重点建设了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成投资亿元以上的交通物流园区54个,年营业额达270亿元,初步形成了“两区一带”(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沿边口岸经济带)的现代物流发展格局。目前,全区道路运输从业户数、营运车辆、从业人数分别达到20.7万户、33.2万辆、56.5万人。
作为我国的北大门,内蒙古内连国内消费市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并通过俄蒙陆路与欧洲大陆实现互联互通。近年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以“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重点,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形成开放型交通运输格局。
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在扩大内蒙古贸易“朋友圈” 的同时,也让特色资源和优质资源更畅通地“走出去” “运进来”。如今,中国的果蔬、日用品,俄罗斯的木材、小麦,蒙古国的铜、牛羊肉等产品实现了“你来我往”,承载过东西方商贸往来与文明沟通的“茶叶之路”再现光彩。
在“一带一路”建设及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背景下,今年,海拉尔至满洲里高速公路将开工建设。公路建成后,将连起绥芬河、东宁和满洲里 3 个国家一类口岸,构筑起东北亚最重要的国际运输大通道。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构筑“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互联互通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让内蒙古动感十足,不断缩短与世界的距离。
迎着浩浩长风畅行草原,条条大道平坦宽阔,通乡沥青路、通村硬化路如彩绸舞动,化作拉动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网络完善,发展速度提升、节奏加快,自治区面貌焕然一新。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正不断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