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实体经济运行的大动脉。然而,由于供应链体系协同不足,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到12.1万亿元,占gdp的14.6%,高于主要发达国家8%至9%的水平。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的措施。
浙江是降低物流成本卓有成效的省份之一。日前记者随国家发改委调研组走访,见证了我省通过改革创新,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给物流大动脉“活血化瘀”、让条条大道货畅其流的满满成效。
降本做“减法”
企业获得感满满
浙江宇石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寿燕军,这几年一直在算一笔账:这家去年总运输量550万吨、行驶里程2520万公里的浙北4a级物流企业,其道路通行费在2015年为0.721元/每公里,占总成本的18.94%;而今年前4个月已降到0.654元/每公里,占比也降至16.63%。
为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省政府办公厅于2017年12月出台《浙江省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行动方案》、2017年底印发实施《浙江省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专项治理行动方案》。鲜活农产品有了“绿色通道”、高速公路上货车通行费打折、一大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或取消或减免……2017年,我省共减免公路通行费总计约21.6亿元、港口相关规费7.47亿元,一系列势大力沉的减费“组合拳”,让企业收获了真金白银和满满获得感。对照账本,寿燕军说:“浙江物流降本增效措施的成效,我们企业感觉十分明显。”
“减法”不仅在减费,也在简政放权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湖州、宁波、义乌的道路货运车辆,在网上就能实现审验,再也不用跑现场、排长队;跨省的大件运输许可证,可网上审批,办理时间从25天减到5天,从跑3次到一次都不用跑;湖州开展了船舶证书“六证联办”,六本证书、七种文书,船户跑一次就能核发……“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物流业跑得更“轻松”了。
“我们从2014年以来就陆续推出多项降低费用的便利化措施,最新的一项是自2018年起调降外贸重箱装卸费。”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副部长何海兴对记者说。穿山港区里,“地中海奥尔巴尼”轮稳稳靠港,299米长的巨轮旁,数台大型桥吊一字排开,将集装箱从货轮上抓起再放到如小蜜蜂般穿梭的集卡上。就这一抓,20英尺箱620元、40英尺箱930元的装卸费,分别降到了490元和750元,降幅达20%。这个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的东方大港,仅此一项,预计全年可为相关外贸企业和船公司减少费用约8.36亿元。
此外,查无问题的外贸集装箱免除相关费用,仅去年就达8.87万箱,惠及客户2.4万家;拖轮费、停泊费、港口设施保安费……减免优惠的各类费用达十几项。何海兴说:“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为各类企业减少了近8亿元各类港口物流费用。”
而在全省,包括宁波舟山港在内,凡运往沿海港口的集卡,在十个指定收费站通行费一律打5至7折,每年又可减免货主6.8亿元运输费用。
增效做“乘法”
智能化红利初显
寿燕军的账本中,也并非都是好消息。4年间,燃料成本从每公里1.206元涨到了1.401元,人工费从0.705元涨到0.864元。这些无法避免的成本上升,怎么减?浙江的探索是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新动能,以物流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冲不可抗拒的成本上升。“从企业经营角度讲,即使政府不推降本增效,企业自己也要动脑筋、想办法。”寿燕军的这番话,也道出了政府与企业的共识:减免总有降无可降的底线,更要铆足劲在增效上做“加法”。
2017年底,宇石物流的水运码头投入使用,公司从单一的公路运输,转变为“水陆联运”等多种运输模式,“今年前4个月,同比降低27%的物流成本”。在穿山港区不远处,一条铁路雏形已现,预计2019年开通,这里将成为宁波舟山港中第三个实现海铁联运的港区。“我们针对海铁联运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海铁联运发展迅猛,2016年25万标箱,2017年40万标箱全国第一,今年的目标是60万标箱。”何海兴说。
在浙江,越来越多的物流数据开放共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始为物流这一传统产业赋能。“传化1997年成立储运公司做物流的初心,就是为了降本增效。”传化智联高级副总裁周升学说,如今“智能物流”已成为传化主导产业之一。在传化大厦的大屏上,实时显示智慧物流系统“传化网”的数据,工厂的货、路上的车、物流企业……“传化”打造了一个中国物流的“大脑”。
通过“物流 互联网 金融”,这个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了“小、散、弱”的物流企业。杭州传化公路港里,500多家物流企业入驻经营,整合社会车辆30多万辆,服务周边3万多家实体企业。“传化网”实现了供需有效对接,车辆配货时间从平均72小时缩减到6至9小时,运输平均时间从5.6天降低到2.9天,车辆运行效率提升48%,工业企业运输成本下降40%。“传化”刚发布了行业首款为商贸领域和物流企业定制的“物流钱包”,打造物流业的“支付宝”,连接起收货方、发货方和物流企业,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并通过技术和金融赋能,让物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开拓更多可能性。
5年前,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以电商物流平台技术公司的面貌出现。菜鸟的“互联网 ”高效物流,不仅体现在工作效率是人工3倍的超级机器人仓上,体现在帮助商家库存周转率提高1/3的智慧供应链管理上,就连一张小小“快递单”也体现出“菜鸟”对整个行业降本增效的推动作用巨大。“菜鸟”公共事务部总经理韩曦说,据估算,电子面单一年为快递公司节省近13亿元。
延伸做“加法”
打通最后一公里
社区、农村、山区、海岛……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难到达的一公里,最关民生的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怎么走才能成本最低、高效快捷?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里的菜鸟驿站,取寄快递的学生络绎不绝。“这两天,日包裹数在6000个左右。”穿着蓝色背心的站长高国强说,依托“菜鸟”领先的技术与系统,工作人员每人每天处理的包裹量从50票至60票提升至350票,效率提升550%。学校门口快递小哥“摆地摊”、学生排长队取包裹的“风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只要凭短信上的位置编码,就能迅速从驿站里的99组货架中找到自己的快递,30秒签收完毕。
如今,覆盖200多座城市的数万菜鸟驿站,通过开放、共享共建的方式,服务了超过2.6亿人,每年节省快递派送时间超过1.2亿小时,节省成本超过1亿元。企业在行动,政府也有作为。连续三年,浙江将投递终端建设列为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如今1.8万智能快件箱覆盖了浙江的大小社区,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快递效率。
相比集聚度高的城市,农村覆盖面广、分布零散,物流“进村”的成本高、难度大、发展滞后。浙江着力健全农村配送网络,实施农村“快递向下”工程,鼓励快递企业在乡镇设立快递网点,目前乡镇覆盖率已经达到100%。江山市通过资源整合建立了双向流通的农村物流体系,一方面将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所需的用品,源源不断地配送到农村物流直通门店,让农民群众购物无忧。另一方面,利用货物配送返程的空车,在基本不增加自身成本的基础上同步收购猕猴桃、高山蔬菜等生鲜产品,运回仓储中心上线发售,年收购资金达220多万元。
“快递向下”,生活向上,越来越多浙江农村、山区、海岛,搭上“电商快车”,助推了乡村振兴。(记者 方臻子 通讯员 缪姬蓉 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