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2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
丛亮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是暂时的短期的。很多消费并不是消失而是延期,待疫情结束后自然会释放。此外,疫情期间一些行业逆势增长,如网络购物、线上课堂、远程办公、在线娱乐以及智能制造等都在加快成长,这也都体现出中国经济巨大的韧性和潜力。
在与病毒的博弈中,政府、企业、民间力量都行动起来了。疫情防控有了阶段性效果,企业复工复产有序进行,两条战线互为支撑、彼此助力。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所在,也是中国经济的韧性所在。
疫情突然到来,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评估,也是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疫情之中,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漏洞被广泛讨论,以卫生应急为代表的民生议题反复被提及。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一并呈现,对政策纾困的及时性和精准性要求更高。
疫情带来的切口,恰恰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矛盾问题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现、反思、纠错、改革的机会。有些被疫情阻隔的生产可以复工,有些被抑制的短期需求可以来日方长,但终一些折损不可避免。对抗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挖掘需求增量和增长潜力,最好的办法依然是投石改革、问路开放。
从改革的入口看,只有加快促进城乡之间人员、土地、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才能加快大都市圈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为人才、资源创造更多适配的空间;只有加快放开放宽能源、电力、铁路、通信、金融等的基础产业领域的市场准入,不断作出有诚意的标志性的大动作,才能通过竞争涌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真正给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多生计与生机。只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僵尸企业有效“出清”,在线零售、在线医疗、在线游戏、物流快递的爆发式增长才不会局限于“一时”,新经济的星星之火才能最终拥有燎原的力量。
在开放投资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大金融保险服务、医疗教育等产业开放力度,借由优质供给刺激需求增量、挖掘消费潜能,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带动政府部门决策能力和服务意识提高、城市营商环境和综合治理能力的改善、地区优良的基础设施、公共领域资源配套的落地。而这些改革开放举措所激发的增长潜能,一定比简单的刺激政策带动的需求要大的多,也更加持久有效,不仅可以补上疫情错失的需求缺口,更可为长期稳增长提供动能。
疫情会增强中国经济的免疫力,这是风险的另一面。改革不停、开放坚定不移,保持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韧性、弹力和空间将会越来越大。